作用机制
贝达喹啉是一种二芳基喹啉抗分枝杆菌药物,通过与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能量所必需的酶的c亚单位结合,抑制分枝杆菌ATP(腺苷5’-三磷酸)合酶。

成人患者临床试验
对新诊断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了一项安慰剂对照、双盲、随机试验。患者随机接受24周的贝达喹啉(前2周剂量:400 mg,每日一次;后22周剂量:200 mg,每周3次)或相同剂量方案的安慰剂治疗。
贝达喹啉组纳入疗效分析的患者67名,安慰剂组患者为66名,在第120周进行最终评估。
第24周的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贝达喹啉组的痰培养转化时间缩短,培养转化率提高。贝达喹啉治疗组的中位培养转化时间为83天,而安慰剂治疗组为125天。
120周的结果显示,贝达喹啉组的痰培养转化率为61%,安慰剂组为44%。

儿童患者的临床试验(5岁至18岁以下)
该试验(NCT02354014)是一项单臂、开放标签、多中心试验,旨在评估贝达喹啉与背景方案联合应用于5岁至18岁以下确诊或可能感染耐多药结核病的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和耐受性。
12岁至18岁以下
15名年龄在14岁至18岁以下的患者被纳入第一个队列。中位年龄为16岁,80%为女性,53%为黑人,33%为白人,13%为亚洲人。
前2周每天给药一次400 mg贝达喹啉,接下来的22周每周给药3次200 mg贝达喹啉。
结果显示,基线时培养阳性的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接受贝达喹啉治疗后,75.0%(6/8名患者)在第24周转变为阴性培养。
5岁至12岁以下
15名年龄在5岁至10岁之间的患者被纳入第二个队列。中位年龄为7岁,60%为女性,60%为黑人,33%为白人,7%为亚洲人。体重范围为14公斤至36公斤;只有1名体重14 kg的患者入选。
前2周每天给药一次200 mg贝达喹啉,接下来的22周每周给药3次100 mg贝达喹啉。
结果显示,基线检查时培养阳性的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接受贝达喹啉治疗后,在24周时100%(3/3名患者)转变为阴性培养。
- 【间质性肺病】吡非尼酮胶囊[适 应 症]皮肌炎相关的间质性肺病[试验分期]Ⅲ期
- 【哮喘】CM326[适 应 症]中重度哮喘[试验分期]Ⅱ期
- 【慢性咳嗽】注射用甲磺酸普依司他[适 应 症]慢性咳嗽[试验分期]Ⅱ期
- 【儿童流感】ZX-7101A片[适 应 症]儿童无并发症单纯性流感[试验分期]Ⅲ期
- 【肺纤维化】TDI01混悬液[适 应 症]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试验分期]Ⅱ期
- 评价SIM0718在成人和青少年哮喘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组、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适 应 症]中重度哮喘[试验分期]Ⅲ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