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哚妥林是一种口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属于靶向治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特定基因突变相关的血液系统疾病。目前米哚妥林尚未在国内上市,本文就药品适应症、用法用量、副作用、禁忌、临床疗效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一)适应症
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米哚妥林适用于经FDA批准检测确认存在FLT3突变的成人新诊断AML患者,需联合标准阿糖胞苷(cytarabine)和柔红霉素(daunorubicin)诱导化疗及阿糖胞苷巩固化疗。
限制:不可作为AML的单药诱导治疗。
2.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
米哚妥林适用于治疗成人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ASM)、伴有血液肿瘤的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AHN)及肥大细胞白血病(MCL)。
米哚妥林
(二)用法用量
1.AML患者的推荐剂量
剂量:50mg口服,每日两次,随餐服用。
诱导化疗阶段:每周期第8至21天,联合柔红霉素(第1-3天)和阿糖胞苷(第1-7天)。
巩固化疗阶段:每周期第8至21天,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第1、3、5天)。
维持治疗:巩固化疗结束后,继续单药治疗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毒性。
2.ASM、SM-AHN及MCL患者的推荐剂量
剂量:100mg口服,每日两次,随餐服用。
疗程:持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毒性。
3.剂量调整(基于毒性)
血液学毒性
中性粒细胞减少(ANC<1×10⁹/L,无MCL患者;或ANC <0.5×10⁹/L,基线ANC为0.5-1.5×10⁹/L的MCL患者):暂停用药至ANC≥1×10⁹/L,恢复后以50mg每日两次重启,耐受后可增至100mg每日两次;若持续>21天,停用。
血小板减少(<50×10⁹/L,无MCL患者;或<25×10⁹/L,基线血小板为25-75×10⁹/L的MCL患者):暂停至血小板≥50×10⁹/L,恢复后以50mg每日两次重启,耐受后可增至100mg每日两次;若持续>21天,停用。
贫血(血红蛋白<8g/dL,无MCL患者;或危及生命的贫血,基线血红蛋白为8-10g/dL的MCL患者):暂停至血红蛋白≥8g/dL,恢复后以50mg每日两次重启,耐受后可增至100mg每日两次。
非血液学毒性
3/4级恶心/呕吐(抗吐治疗无效):暂停3天(6剂),恢复后以50mg每日两次重启,耐受后可增至100mg每日两次。
其他3/4级非血液学毒性:暂停至毒性≤2级,恢复后以50mg每日两次重启,耐受后可增至100mg每日两次。
4.给药指导
预防性用药:治疗前使用止吐药以减少恶心/呕吐风险。
随餐服用:与食物同服,间隔约12小时。不可打开或压碎胶囊。
漏服或呕吐:无需补服,按原计划时间服用下一剂。
QT间期监测:若联用其他延长QT间期的药物,需定期心电图(ECG)评估。
(三)适用人群
成人。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儿童以及老年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四)禁忌症
1.对米哚妥林或任何辅料过敏者。
2.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潮红、胸痛和血管性水肿(如气道或舌肿胀)。
(五)副作用
1.AML患者常见不良反应(≥20%)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黏膜炎、呕吐、头痛、瘀点、肌肉骨骼痛、鼻出血、器械相关感染、高血糖、QT间期延长、上呼吸道感染。
2.SM患者常见不良反应(≥20%)
恶心、呕吐、腹泻、水肿、肌肉骨骼痛、腹痛、疲劳、上呼吸道感染、便秘、发热、头痛、呼吸困难。
3.严重不良反应
肺毒性:间质性肺病或肺炎(可能致死),需监测症状并停药。
胚胎-胎儿毒性:孕妇禁用,可能导致胎儿损害。
(六)注意事项
1.肺毒性
监测间质性肺病或肺炎症状(新发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无感染病因时需停药。
2.胚胎-胎儿毒性
育龄女性需在治疗前7天内确认妊娠状态,治疗期间及末次给药后4个月内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3.药物相互作用
强效CYP3A4抑制剂(如酮康唑)可能增加米哚妥林暴露量,需监测毒性风险。
强效CYP3A4诱导剂(如利福平)可能降低疗效,避免联用。
4.血液学毒性
儿童患者联用化疗时可能出现长期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需谨慎。
(七)治疗效果
米哚妥林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FLT3突变AML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并延长无事件生存期(EFS)。对于SM患者,可诱导部分缓解(PR)或完全缓解(CR),尤其在携带KIT D816V突变的患者中疗效显著。
(八)药物相互作用
1.强效CYP3A4抑制剂
强效CYP3A4抑制剂能显著增加米哚妥林及其代谢物暴露量,增加毒性风险。优先选择非强效CYP3A4抑制剂,或密切监测毒性(尤其是治疗首周)。
2.强效CYP3A4诱导剂
强效CYP3A4抑制剂显著降低米哚妥林及其代谢物暴露量,可能降低疗效。建议避免联用。
3.CYP2B6、BCRP、OATP1B1底物
米哚妥林可能降低CYP2B6底物(如安非他酮)的疗效,增加BCRP/OATP1B1底物(如瑞舒伐他汀)的暴露量。联用时需调整剂量。
(九)储存条件
20°C至25°C,允许短期存放于15°C至30°C(59°F至86°F)。原包装保存以防潮。
【温馨提示】:部分商品说明书更换频繁,请以商品实物为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队长立场,亦不代表药队长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3年5月22日,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07997

- CD19-CD3双抗招募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适 应 症]难治或者复发的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试验分期]Ⅰ期
- ITK抑制剂招募复发难治性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适 应 症]复发难治性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试验分期]Ⅰ期
- 【白血病】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片[适 应 症]复发或难治的携带FLT3-ITD突变的急性髓性白血病[试验分期]Ⅲ期
- 【血小板减少症】奥布替尼片[适 应 症]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试验分期]Ⅲ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注射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脂质体[适 应 症]老年初治高危(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试验分期]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