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胃癌资讯> 预防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防治?
新疗法

预防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防治?

作者头像
刘红叶

医药工作者 生物信息学专业

摘要: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1类致癌物,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提高了4-6倍,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预防胃癌有重要意义。此外,幽门螺杆菌也与很多其他疾病相关,日常生活中应做好防治,从源头杜绝风险。

有用 3
浏览 334次
2022-08-02 15:49 发布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为H. pylori)是一种革兰阴性螺旋形细菌,生长在人体胃内部的粘液层中。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全球各个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病率为23.5%~79.4%[1]。最近一次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人数为7.68亿,超过了人口总数的一半,这一数据非常令人震惊。

幽门螺杆菌.jpg

幽门螺杆菌 图源:Hospital Pharmacy Europe

幽门螺杆菌—世卫组织认定的1类致癌物

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幽门螺杆菌以来,人们对它及其相关的疾病状态有了很多了解。尤其近几年,幽门螺杆菌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除了发生率高以外,幽门螺杆菌还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2017年,在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致癌物清单中,就已经将幽门螺杆菌列为1类致癌物(1类致癌物指的是明确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在世卫组织对致癌因素的分类中等级最高,目前共120种)。

致癌物清单.png

世卫组织致癌物清单 图源:凤凰网

由于幽门螺杆菌生长在胃内部,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较高,和正常人群相比,增加了约4-6倍。为了提高人们对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相关性的正确认识,并且能积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筛查和防治,我国还将每年的5月15日定为“全国无幽日”;刚刚过去的2022年5月15日已经是第八个“无幽日”。

幽门螺杆菌和哪些疾病相关?

消化系统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对胃部造成诸多不良影响,最初会引起慢性胃炎,并伴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严重的患者还会发展为胃萎缩甚至胃癌[4]

非消化系统疾病

除了消化系统疾病以外,幽门螺杆菌还会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缺铁性贫血等非消化系统疾病。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

侵入人胃后,幽门螺杆菌会分泌一种称为尿素酶的酶,将化学尿素转化为氨,幽门螺杆菌周围氨的产生中和了胃的酸度,改变了胃内的PH值,使得它能够在胃的强酸环境下生存数十年。此外,幽门螺杆菌有鞭毛,鞭毛运动可以帮助它进入宿主的胃上皮细胞,一旦进入细胞,幽门螺杆菌就可以通过黏附素粘附在受体细胞上,进而释放毒素引起组织损伤[4]

幽门螺杆菌株能够产生多种细胞毒素以及与致病性相关的物质(毒力因子),例如血型抗原结合黏附因子(BabA)、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CagA)、空泡毒素A(VacA)等,不同的毒力因子作用不同,所导致的疾病也不同。

BabA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明确的Hp黏附素;CagA和VacA是较早发现的2种较为重要的毒力因子,其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的发生密切相关[4]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胃癌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重要的致癌因子,大约10%的感染者会出现严重的胃部病变,例如消化性溃疡病;1-3%会进展为胃癌,且5年存活率低。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过程,最开始幽门螺杆菌感染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接着慢性浅表性胃炎进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最终再发展为胃癌[5]

到目前为止,多项试验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癌预防的作用进行过评估,然而,研究人群、样本量、随访时间和胃黏膜状态的差异可能导致关于风险降低幅度的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同时其在高危人群中的长期影响仍不清楚。

一项随访时间长达26.5年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高危人群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长期影响,最新结果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能对高危人群的胃癌预防起着长期作用,特别是对于基线时没有胃癌前病变的感染者

试验设计

这项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自1994年7月开始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长乐进行,随访时间延长至2020年12月,这是目前为止随访时间最长的相关试验。

共有1630例无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n=817)或安慰剂(n=813),试验的主要终点是胃癌的发生率;次要终点是总死亡率和特定原因死亡率。

试验概要.png

试验概要

试验结果

在26.5年的随访期间,治疗组21例受试者(2.57%)和安慰剂组35例受试者(4.31%)被诊断为胃癌。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受试者胃癌发生率较低。在无癌前胃病变和基线时无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中观察到更明显的风险降低

粗发生率!.png

幽门螺杆菌治疗组的胃癌粗发生率和标准化发生率

此外,与安慰剂组527例持续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受试者中观察到的32例胃癌相比,治疗组625例成功根除的受试者中仅确定了16例。

随访结束时共有253名参与者(15.52%)死亡;116人死于癌症,5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86人死于其他原因。但是,两组之间的任何死亡率终点均不存在任何统计学显著差异。

死亡率影响.png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全因死亡率和原因特异性死亡率的影响

结论

幽门螺杆菌根除科显著降胃癌风险,在无胃癌前病变或成功根除且无再感染的患者中,有益作用更为突出。这一试验发现提示我们,要在高危人群中采取行动根除幽门螺杆菌,并对根除或预防再感染失败的患者及时再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恶心、反酸: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泌素大量分泌,导致胃酸过多,表现为泛酸和烧心。

(2)口臭:幽门螺杆菌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感发生染后,导致口气加重,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腔异味的直接病菌之一

口臭.jpg

图源:Sun Dentistry

(3)腹痛:幽门螺杆菌可导致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损伤,使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呕血、黑便、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导致饮食后上腹部饱胀或疼痛,常常伴随其它消化不良症状,例如反酸、食欲消退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诊断?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只是怀疑有感染的可能,需要进一步诊断确认是否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包括侵入性检查和非侵入性检查两类。

侵入性检查

侵入性检查是指胃镜下取胃黏膜进行活检,进而进行细菌培养、组织学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PCR等[8]

(1)快速尿素酶: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尿素酶,通过尿素酶降解尿素,可生成氨和二氧化碳,从而使周围环境的PH升高,因此通过PH指示剂就可检测标本的幽门螺旋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是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快速而简单的方法之一

(2)组织学检测:应用一些染料包括苏木素和署红,来识别组织中的幽门螺旋杆菌。如感染水平较低,或需要进一步观察时,应用其他染料进行复染。组织学检测常作为内镜下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首选

(3)细菌培养:微生物培养法具有100%的特异性,可作为细菌感染的金标准。但幽门螺旋杆菌培养条件较为严格,在常规实验室进行培养难度大,总而言之成本较高。

非侵入性检查

非侵入性检查不需要获得胃黏膜组织,而是采用胃液、血清、唾液、粪便等标本进行检测。

(1)尿素呼气试验:让患者口服含同位素标记的尿素,利用幽门螺杆菌产生尿素酶,尿素酶将服下的含同位素标记的尿素分解,产生含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这种含有同位素的二氧化碳由患者肺部呼出体外,用特殊的仪器检测到,包括碳13及碳14两种同位素。在所有非侵入性检查中,尿素呼气试验因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被推荐作为除菌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是否根除评估的首选

吹气检测.jpg

尿素呼气试验 图源:小豆苗

(2)血清学试验

(3)粪便抗原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定植于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随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脱落而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检测粪便抗原可了解有无感染。但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检测粪便抗原目前还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治疗?是否能根治?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可以被根治的,首次治疗根除率可达80%~90%,且复发率较低。

主要治疗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案有2种,分别是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标准三联疗法由质子泵抑制剂(PPI)+2种抗生素组成,具体为PPI+克拉霉素+甲硝锉或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4]。

由于病菌的耐药性增加,导致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降低,无法达到临床要求,因此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铋剂,形成了四联疗法。四联疗法包括PPI+铋剂+2种抗生素,该疗法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可达85%以上。在《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推荐将含铋剂的四联疗法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案[4]

四联方案.png

推荐的四联方案—a指在艾司奥美拉唑20mg、雷贝拉唑10或20mg、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泮托拉唑40mg、艾普拉唑5mg中任选1种

益生菌辅助治疗

国内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添加益生菌进行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可达90%以上。但也有其他多项研究显示,益生菌辅助疗法虽然可以降低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但与传统疗法相比,它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提高不明显。总而言之,关于益生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还不明确,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

幽门螺杆菌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幽门螺杆菌共有3种传播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是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

口-口传播

口-口传播是幽门螺旋杆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唾液等途径传染给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共用碗筷吃饭或共用生活用品、接吻、近距离交谈产生的飞沫等都有可能传播幽门螺旋杆菌。

粪-口传播

实验证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的粪便中也存在一定的幽门螺旋杆菌,可对水源、食物造成污染。

胃-口传播

患者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其胃液中会有幽门螺旋杆菌。当感染者呕吐时,其呕吐物中的幽门螺旋杆菌就会传染给他人。

应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1)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如果家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员,应避免与其密切接触,同时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家人间就餐使用公筷;

(2)避免生食:未经烹煮的食物含有大量细菌和寄生虫,食用生食不仅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而且寄生虫和细菌还会导致胃黏膜损伤,为感染提供有利条件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食用熟食,喝开水,瓜果蔬菜要洗净再吃;

(3)注意口腔卫生:这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滋生的关键环节,因为幽门螺杆菌可潜伏在携带者的唾液中。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侵权必究!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2023-08-31 16:13 更新